|
【今日导读】
>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又将来袭 水电业绩高增长可期
>无人驾驶上路在即 国内首部相关法规将下月实施
>户外储能产品大热 关注电源管理芯片股投资机会
>中国生物航煤首次规模化生产 行业或将迎来机遇
【中证视点】
编者按:“三大BOSS”罕见联手,极端高温将席卷全国。一般来说,造成我国北方地区高温过程的是大陆高压,南方高温天气则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但未来一段时间,大气环流将出现非常罕见的情况,北非-伊朗高压会与大陆高压打通,逐渐东移,再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打通。几个强大的高压会逐步掌控我国大部地区,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又将来袭。
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又将来袭 水电业绩高增长可期
6月份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电力需求旺盛,6月份全国发电量快速增长。据悉,一场大范围的高温又将来袭,电力板块有望再引关注,叠加中报披露在即,建议优先关注水电板块。
今年各大流域来水好于预期。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3.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受益于来水的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上年同期,4月和5月我国水电发电情况优异:4月份我国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7.4%,5月份同比增长26.7%;若剔除装机增长的影响,从利用小时角度来看,2022年4月和5月我国水电利用小时分别为268小时和358小时,分别同比提升了25小时和57小时。考虑4-5月份水电电量实现高增长,且6月份延续高增的确定性较强。国家电网公司公布数据显示,6月上旬全国全口径发电量同比增长约9.1%。预计二季度水电公司有望实现业绩高增长。
可关注华能水电(600025)在云南内装机规模第一,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高,有望实现量价齐升;国投电力(600886)两杨电站今年一季度投产,装机450万千瓦,设计发电量179亿千瓦时。投产后雅砻江公司水电装机增至1920万千瓦,电量及业绩弹性释放在即。
多因素共振 家电行业盈利预期修复可期
隔夜美元指数行情继续狂飙,触及近二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年初至今涨幅近11%。与此同时,能源及大宗商品近一个月来高位回落,利好外销出口占比较大且原材料采购在国内完成的企业。这类企业相同的美元收入在美元升值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毛利率,且原材料价格回落有望降低成本。建议优先关注家电板块。
1)“稳增长”背景下地产相关政策逐步落地,伴随地产销售改善,二手房/代表新房需求的竣工均有望修复,助力地产产业链恢复平稳增长,家电头部企业市占率或持续提升;
2)成本从高位回落,部分原材料如螺纹钢、铜、铝等同比明显降价。叠加家电厂商此前已进行多轮提价,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加速改善。有数据显示,5月终端销售回暖,三大白电均价持续提升。2022年5月,空调整体市场均价为4013元/台,同比增长8.3%,冰箱和洗衣机市场均价分别达5960元/台和4097元/台,同比分别增长11.9%和9.5%,延续此前的上涨态势。
3)外销盈利影响因素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3个月贬值5.6%,目前汇率已经转向为正向影响因子,若后续关税、原材料、海运等压制因素出现反转变化,出口企业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
综上,家电板块三季度外销或将稳健发力,内销需求有望释放,叠加多地极端高温天气频现刺激,板块盈利能力有望延续改善趋势,可关注安全边际较高的家电龙头,如美的集团(000333)、海尔智家(600690)等。
【热点聚焦】
无人驾驶上路在即 国内首部相关法规将实施
据悉,《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将于8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明确规定列入产业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其中,无人驾驶可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
《条例》规定,智能网联汽车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并取得相关准入后,可以销售;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可以上道路行驶;经交通运输部门许可,可以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机构报告指出,《条例》是全国首个对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权责、定义等重要议题进行详细划分的官方管理文件,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将迎来从L2+到L3-L4的飞跃。
相关公司中,北汽蓝谷(600733)制定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发展规划,并与华为、百度等企业深度合作,协同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产品的研发和产品转化;金溢科技(002869)无人驾驶、智能汽车、车联网是公司V2X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公司车路协同等产品已参与到众多智能网联示范区工程建设和测试,如深圳宝安智能公交示范道路、广州5G智能网联示范区、湄洲岛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基地等。
【信息追踪】
户外储能产品大热 关注电源管理芯片机会
日前,阿里巴巴国际站发布跨境指数,6月以来,全球采购需求复苏,其中,美容个护、汽摩配、户外及消费电子等行业,同比5月海外需求出现较大增长。疫情居家解除后,宅经济消退,户外经济大热。其中,受户外和消费电子双重利好拉动,户外便携储能产品成海外爆款。该指数显示,近五年来,户外充电设备年复合增长率达148%,预计到2026年全球出货量达3110万台,中国成为主要产地,占全球90%的产量。国内电源管理芯片深度受益产业链发展。
另据市场机构Digitimes
Asia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台积电主要客户削减2022年剩余时间的芯片订单,对比去年,多家半导体设计公司人士均表示今年晶圆产能紧张程度相比去年明显减缓。据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头部企业透露,当前该公司的电源管理芯片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经营情况仍取决于产能。因此,如果晶圆产能紧张程度能够明显缓解,这将直接提振企业业绩,标的可关注圣邦股份(300661)、必易微(688045)等。
【产业观察】
物流仓储超亿平米缺口 平台龙头长期受益
7月5日,仲量联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回顾中指出,冷库需求不断攀升,市场冷库改建规模逐步扩大。北京仓储物流第二季度环比上升1.3%,由于大面积冷库改造而增加了干仓稀缺性,使得租金价格进一步攀升。同时,在北京市新供应持续稀缺的共同影响下,第二季度空置率下降至4.1%。
点评:得益于新型城镇化、消费升级、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国内物流仓储需求快速增长,而其中高标仓更是呈现出较大的需求缺口;疫情加速了传统线下消费向线上消费的转型,冷链仓储、前置仓、产地仓等细分仓储设施的需求持续增加,行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格局。
另据世邦魏理仕发布的统计报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物流设施投资净回报率6%-8%,明显高于商业地产的4%-5%,住宅地产的2%-3%。但从市场层面来看,有统计显示,物流地产仓储供应缺口超过1亿平方米,短期内市场将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
日前,融通地产与万纬物流共同建设的融万低碳冷链物流园天津项目正式开仓,地产巨头纷纷布局物流产业再度引发市场关注。而地产领域近几年也迎来了不少跨界“快递巨头”,比如京东、顺丰、三通一达等。依托于强大的产业链与to C业务基础,快递巨头正跑步进入物流地产领域,拿地建仓建园区,来势汹汹。
物流地产是一个对资金、管理、运营甚至金融项目运作等各个方面都有极高要求的领域,先入局的企业已形成规模化优势。可关注龙头物流仓储平台,广汇物流(600603)主营业务为综合园区建设、物流园区投资、经营和配套服务以及冷链物流、铁路物流。嘉城国际(603535)拥有5A级物流服务资质,嘉诚国际港(二期)整体主体结构已完工,正在进行验收并逐步转入固定资产,且已开始运营工作。公司去年9月底表示,自有已建成的仓库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营状态,仓储资源紧张,供不应求。
两轮电动车迎来替换高峰 产业链订单红利可期
小牛电动近日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销售数据显示,小牛电动第二季度共售出208857辆两轮电动车。据央视财经频道的《正点财经》报道,电动自行车价格从1000-8000元不等,用户涵盖各个年龄群体。北京九号电动自行车门店负责人在节目中表示,今年的销量比去年同期翻了近一倍。根据全国电动两轮车行业数据,2016年-2021年,年销量从2000万辆攀升至最高4300万辆。1-4月份电动两轮车产量也比去年增长超10%。
今年是《新国标》政策正式实施的第3年,曾经对不符合政策的两轮电动车实行了3-5年的过渡期管理,现如今,部分城市过渡期临时牌照已经失效,两轮电动车市场受政策影响,未来2-3年必将迎来换购高峰。机构预估,在此期间大约有1亿多辆超标电动自行车需要换购,一个累计万亿级巨大市场再成“风口”。
两轮电动车市场在未来三年将会迎来“二次爆发”。可关注信隆健康(002105)、爱玛科技(603529)等。
【行业动态】
中国生物航煤首次规模化生产 相关行业有望迎来机遇
从中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在中石化镇海炼化首次规模化产出生物航煤。这意味着国内生物航煤可向大规模生产及商业化应用迈进。该装置年设计加工能力10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8万吨。生物航煤的原料主要有植物油、微生物油脂、餐饮废油等。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排50%以上。
中石化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座千万人口城市每月餐余废油实际回收量约1万吨,年回收量约10多万吨。考虑到回收率折算因素,上述套装置若满负荷运行,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万人口城市回收的地沟油。目前,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已经形成航空生物燃料规模化市场,建立了“原料-炼制-运输-加注+认证”的完整产业链。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全球可再生航空燃料使用量将达到700万吨,2030年将达到2000万吨,相关行业有望迎来机遇。
相关公司中,东华能源(002221)将在中国广东茂名市建立绿色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并建设两套年产50万吨的Ecofining工艺装置,以厨余油和动物脂肪为主要原料生产绿色航煤与绿色石脑油。Ecofining工艺技术是第一个被用于规模化生产商用航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技术;维尔利(300190)从事餐厨垃圾处理业务,在地沟油处理方面提取餐厨垃圾中的毛油并对外出售。
支持国产医疗设备 多省发文收紧进口
近期,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设备购置项目中标结果公布。采购公告显示,本次江苏省卫健委总预算近2.52亿元,采购的医疗设备共计3974台,其中257台医学影像类设备注明只要国产,“不接受进口产品投标”。除了江苏,二季度以来,广东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也纷纷加大对国产医疗设备的政策支持力度,缩紧进口医疗设备的种类。
点评:2020年新冠疫情集中爆发之后,国内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扩建新建迎来机遇。近两年各省披露的公共卫生均在百亿级别以上,加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项目投入,几千亿的医疗卫生投入,很大一部分将落到设备采购和配置上。因此,强调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已是当务之急。
早在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率必须提高;《“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到2025年,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要明显提升。2021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国产仪器设备“进口替代”验证评价体系,推动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和“进口替代”。
在保障科研需求的前提下,优先购置国产仪器,可关注国产医疗设备龙头迈瑞医疗(300760)、理邦仪器(300206)等。 |
上一篇:【狙击龙虎榜午盘】指数回落情绪修复 短线资金再度聚焦机器人下一篇:2022-07-07时报财富资讯(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