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历程:建筑起家->大盘开发->百城战略->快速复制->重塑置地
中南建设(000961)以建筑起家,2001年收购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南建筑的快速发展,2005年获得的200万方南通CBD整体打包特大项目则标志着地产开发进入大盘时代。2009年公司在A股成功重组上市,打开资本市场渠道;同期公司的“百城战略”在海门、镇江、常熟、寿光等三四线城市地积累大量土储。但由于部分城市大盘销售不及预期,公司在2013年果断进行了第一次经营理念的转变,由此进入了“高速周转、快速复制”的地产开发时代。而在2016年陈凯加盟中南建设后,公司经历了第二次经营转型,两年的筹备与迭代彻底重塑中南置地,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蝶变之际:全方位积极变革,自主权增强与市场化机制造就全新中南
公司在2016-17年期间经历了全方位、大力度积极变革,自主权增强与市场化机制造就全新中南置地。经营战略方面,从以往“打包拿地、大盘开发”转向“三先六快、快速复制”,单盘建面显著降低;管理主体方面,从“家族式管理”到“明星职业经理人团队”打造,引入包括陈凯在内的资深行业高管;组织架构方面,搭建扁平的两级半架构,同时进行总部迁址、人员精简,区域之间充分竞争与裂变,并进行激励体系重塑和高比例股权激励;品牌打造方面,启用全新LOGO和重塑四大标准产品系;城市布局方面,深耕长三角、拓展中西部,从南通走向全国,2018H1末布局全国24个区域、74座城市。
土地储备:深耕长三角、加速全国布局,丰富土储保障销售放量
2005-13年间,中南的打包拿地+大盘开发造城模式充分夯实本地基础、积累长三角主场优势;2013-15年间,公司尝试快速复制+小步快跑,高周转体系日益成熟;2016年起公司布局扩张、土储大增,2016-17年拿地面积/销售面积分别高达1.2倍和2.0倍,拿地面积同比分别高达645%和207%;同时城市深耕已初见成效,拿地积极、结构优化;地价管控能力日益增强,2017&18H1拿地均价占比当期销售均价分别仅33%和29%,强于同期主流公司平均41%。18H1末未结算面积3,968万方,其中一二三线占比65%、长三角占比54%;未结算货值5,160亿元;可售货值3,040亿元,充分保障未来销售放量。
销售&结算:16年起销售发力,未来三年结算“量质齐升”可期
公司09-13vs.13-15vs.16-17年地产销售额CAGR分别为38%vs.20%vs.107%,2017年克尔瑞排名18、地产销售额963亿元;2018H1地产销售额652亿元、同比+45%;销售均价则从2010-14年的8,000元/平左右迅速提升至2017年的1.3万元/平。由于2011-14年的低价大盘项目在2015-17年集中结算,公司老项目拖累已无太大影响;同时近年的拿地策略变化、成本管控趋严以及中高层激励到位对公司未来的结算“量、质”均有望持续产生正面作用。
财务分析:净负债率改善趋势,利润率触底回升,承诺业绩三年增10倍
2017年末公司净负债率233%,处于高位,其中净资产薄弱是重大因素,但有息负债530亿元相对同类公司而言处于相对低位,随着业绩进入集中释放期,预计净负债率将逐步改善。此外,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呈现触底回升趋势,源于老项目结算加速以及2016年前后高价项目逐步结算。2017年末公司预收账款覆盖地产结算收入3.05倍,处于行业高位,业绩进入集中释放期;近期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为2018-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亿(+240%)、40亿(+94%)和70亿(+76%),3年CAGR126%,彰显强大发展信心。
投资建议:中流击楫,南山可移,重申“强推”评级
中南建设在2016-17年期间在陈凯的带领下经历了全方位的积极变革,自主权增强与市场化机制造就全新中南,推动公司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我们维持公司2018-20年每股收益预测为0.61、1.09和1.89元,现价对应18-20年PE仅为9.2/5.2/3.0倍、较每股NAV15.90元折价64%,并且现价较股权激励行权价以及陈凯持股成本分别折价10%/20%,维持目标价8.50元,重申“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三四线城市销售不及预期。 |
上一篇:四方达(300179)高端超硬材料优质公司开启成长征程下一篇:兖州煤业(600188)内生及外延扩张带来产量高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