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板块近期连续活跃,甚至在3.21日出现过集体涨停的情况,这背后有何玄机?数据显示,去年7月金融机构负债同比增速快速上升超过30%。在7月中旬前,已有17家商业银行借予中证金共计1.3万亿元资金。据测算,中证金获得的商业银行授信规模在2.5万亿-3万亿之间。其中,去年下半年50家证券公司先后给证金公司提供的救市资金约为2200亿元。随着2015年报近日陆续亮相,券商在2015年6-8月大跌时的“救市”情况也逐步浮出水面。
广发、招商、东方、光大、西南、国金、东兴、太平洋8家已披露财报数据显示,其去年共出资461.78亿资金用来“救市”,相当于净利润的96%。其中广发证券两次共划出资金138.64亿元,此数据不仅高居上市券商披露救市资金金额榜首,更是远超公司全年的净利润。招商证券两次出资合计92.87亿,占去年全年净利润的85.13%。东方证券划出64.61亿元的资金参与救市,光大证券出资58.6亿,西南证券36.26亿、国金证券31.47亿、东兴证券25.3亿,太平洋证券14.03亿。
在首次21家券商表态联合维稳市场时(2015年7月4日),A股处于4000点左右,并且承诺“4500点以下不减持”。2015年底上证指数已跌至3500点左右,意味券商投入的救市资金可能面临着10%以上的浮亏。而从已经披露2015年年报的8家上市券商看,去年维稳市场所投入的资金浮亏规模远小于市场预期。从已公布年报的8家券商的业绩看,公司净利润并未受到救市资金浮亏等影响,多数券商把划入证金账户的这笔资金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不是像某些自营股票盘归类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目前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看,太平洋证券为正收益,其余7七家均为负值,但最大也未超过5%,明显小于指数跌幅。这也与券商救市资金普遍相互购买了券商股有关,起到抱团取暖的特性。
上周五,24家券商股平均涨幅为4.56%,上周一更是全线涨停,券商回购、补充资本金以及上调融资融券折算率、证金转融资恢复并大幅下调费率,使投资者提升了对市场未来的良好预期,加之2月券商业绩的转好,促使市场资金流入券商板块。目前券商板块市净率在1.8倍左右,大券商市净率在1.3倍至1.5倍左右,处于历史低位,市场回暖将有助于板块估值回升。中证玉名提醒投资者注意一个细节,在2015年6-8月大跌过程中,国家队是有几次出手的,第一次在7月初,券商板块有过涨停和跌停的挣扎,最终失败,继续在8月大跌;随后10.12和11.4日两波行情的启动都是券商股率先领涨,并引发指数的反弹。而从随后的信息披露看,券商自营盘的救市资金实际上都相互购买了券商股,从这个角度看,本波行情从券商启动,及出现证金提供资金杠杆,这并不是恰合,很可能是通过资金杠杆为救市资金解套。
投资者应明确一点,就是这波行情性质核心是资金杠杆解套前一路救市资金,因此点位方面意义在下降,因通过新的杠杆可以加速解套,而不需要很高的指数,所以盯紧主线的意义更大。观察券商股走势,实际上其启动是在3.18日,在此前,尽管沪指走势较强,但券商均没有太多表现,而是由银行股和保险股护盘,周五晚就公布证金公司转融资的消息,很显然是有先知先觉的资金进行伏击。周一早盘高开后,板块直接冲击涨停。尽管不少券商股有了两个以上涨停,但山西证券、西部证券,年内跌幅依然较大,而且券商板块在2月底是创年内新低,可以说之前跌幅较大,所以还是局部超跌反弹动能,随着指数冲破3000点后的振荡,可关注第二波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