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大家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4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4-12-23 中证投资参考(星期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23 03: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4-12-23 中证投资参考(星期一)

【今日导读】
>全球AI玩具频现爆款 激烈IP争夺或是首当其冲
>AR-HUD规模化上车 开启“车载AR显示”新时代
>全球首个 全国性覆盖存量手机直连卫星服务上线
>中国石油会员服务升级 微信刷掌落地万座加油站

【中证视点】
全球AI玩具频现爆款 激烈IP争夺或是首当其冲

  在社交平台分享“显眼包”的帖子中,频繁出现“出吗”、“高价收”类似的评论。“显眼包”是字节此前给客户送出去的AI玩具,这款非卖品已经在二手平台被炒到300元左右的价格。无独有偶,由日本消费电子公司卡西欧和初创公司 Vanguard Industries共同打造的Moflin的AI玩具,自今年11月初发售以来,这个定价不到2800元的AI宠物很快在官网断货,在二手网站上甚至炒至上万一只。此外,AI初创公司跃然创新推出的 BubblePal上线两个月便售出2万多台,特斯拉近日在其官方商店开售的机器人玩具Tesla Bot Action Figure,售价40美元,上线不到24小时就被抢购一空。以上显示,随着AI大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AI在端侧落地的潜力巨大,而AI玩具/陪伴被认为是AI to C赛道最具潜力的方向之一。
  形态各异的AI玩具背后,陪伴是人类永恒的需求。陪伴经济和孤独生意的市场都很大,据市场研究公司Contrive Datum Insights预测,到2030年,全球AI玩具市场的价值预计将达到351.1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诱人生意,但对这些AI玩具玩家来说,竞争才刚刚开始。
  AI玩具功能间的区别不会太大,激烈的IP争夺或是首当其冲,上市公司,1)实丰文化(002862) 目前全力打造第二代精品AI玩具,将豆包等大模型装进玩具里,赋予传统玩具以生命力。公司预计第二代精品AI玩具于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售卖。目前公司获得的授权IP主要有宝可梦、奶龙,自主研发IP有飞飞兔、企鹅嗡嗡、龙宝戏猪等;2)中文在线(300364) 已获得多个国际知名IP在国内衍生品的部分品类授权,将持续发力IP全品类商品开发。公司互动平台表示,AI玩具相关产品已在进程中。

【热点聚焦】
AR-HUD规模化上车 开启“车载AR显示”新时代

  近日,2024第二届智能车载光峰会举办。峰会期间,华为与首批获得认证的11家合作伙伴举行了签约授牌仪式。本次签约,AR-HUD解决方案业务侧签约了六家伙伴企业。此前不久,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凭借“AR车载抬头显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第九届“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获奖当天,未来黑科技创始人兼CEO徐俊峰透露,全球首款基于多焦面光场技术的车载增强现实产品,即光场AR HUD即将量产面世,并将首发应用在中国某头部新势力旗舰车型中。
  近几年,被业界称为“智能驾驶第一屏”的AR-HUD在汽车产品上的装配率增长明显。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汽车人因与工效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靖给出的数据,HUD(含W-HUD和AR-HUD)的装配率(含选装)由2023年的24.07%提升到2024年1-9月的27.12%;其中标配比例由15.49%提升到20.03%。增量主要来自于AR-HUD,2024年1-9月AR-HUD装配款型共计219款,占HUD整体的35.8%。
  AR-HUD有助于高阶智驾快速商用,在当前汽车智能化浪潮中,用户对智能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多种因素的叠加推动HUD市场的渗透率迅速提升,展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上市公司,1)华阳集团(002906) 旗下全资子公司华阳多媒体作为国内HUD龙头企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CAICV)理事单位及CAICV智能车载光显示任务组成员之一,华阳多媒体作为华为智能车载光AR-HUD领域的首批合作伙伴,成功完成签约并授牌。2)水晶光电(002273) 2023年公司的AR-HUD出货量国内第一,全年出货量20万台,成功进入红旗、长安、比亚迪、吉利、东风的供应体系,使得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2.91亿元,同比增长53.97%。3)联创电子(002036) 已研发的AR-HUD产品属于国内先进水平。

【产业观察】
全球首个 全国性覆盖存量手机直连卫星服务上线

  据悉,全球首个全国性覆盖的存量手机直连卫星正式服务于近日在新西兰上线,该服务基于starlink V2 mini的DTC技术,由新西兰运营商One NZ推出。通过这项服务,拥有符合条件的终端的One NZ用户,即使不在传统信号塔覆盖范围内,也可以在新西兰全境发送和接收文本信息。
  与starlink合作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成为了全球运营商的一个新选择。美国运营商T-Mobile也于12月16日宣布,将开放“星链”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拟于2025年初在美国部分没有地面基站覆盖的地区提供初始服务。此外,日本运营商KDDI也正在与starlink进行相关测试,并且日本总务省也正在对频率干扰问题进行研究,预示着日本也可能很快推出这项服务。
  近年来,卫星通信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其中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搭载移动终端,让卫星通信走向大众消费市场,触达更多的消费者。当前,全球移动终端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6亿,庞大的存量市场为卫星通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手机直连卫星万亿市场爆发在即,上市公司,臻镭科技(688270) 手机直连低轨卫星相关芯片研发基本达到量产状态,正在进行推广和试用;电科芯片(600877) 核心技术储备中包含了“高集成度多模卫星通信收发链路设计技术”,该技术具有多系统多模式卫星通信收发电路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射频芯片及射频基带SoC芯片系列产品,可兼容高轨和低轨卫星通信信号的收发,其细分领域可应用于手机直连卫星通信终端;艾为电子(688798) 射频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通讯设备,包括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技术。

钛价跌至近十年低点 产业链下游放量值得期待

  受产能不断扩张等因素影响,钛价跌至近十余年最低点。在钛价下跌的同时,钛金属下游应用场景得到进一步丰富。除了传统的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外,钛合金在民用消费品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在3C产品领域,钛合金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材料选择。
  由于钛合金在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有助于提升电子产品的轻薄化与耐久性。2023年下半年以来,苹果、荣耀、三星等主流3C厂商均开始不同程度导入钛合金材料,钛合金正加速向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渗透。有业内人士预计2027年全球手机钛合金中框市场规模将达432亿元,手机中框拉动钛合金用量达0.7万吨,增厚钛材行业3%的需求。
  钛合金切入3C赛道后,成长空间有望持续打开。券商预计,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上市公司,长盈精密(300115) 涉足钛合金3D打印技术。此外,国内超硬刀具龙头沃尔德(688028) 子公司鑫金泉在2021年开始研发钛合金材料加工的刀具,2022年某品牌高端智能手表的钛合金表壳生产中,已经开始使用鑫金泉刀具,同时更多的智能手机品牌也开始大量使用钛合金材料,有利于鑫金泉刀具未来业务的拓展。

【行业动态】
中国石油会员服务升级 微信刷掌落地万座加油站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19日宣布,微信刷掌解锁了更多点位,在全国31省的10000多座中国石油加油站落地。除了点位的解锁,微信刷掌还第一次尝试了和会员场景融合,让手掌就是会员码。会员在加油后能够通过刷掌直接识别会员身份,无需拿出手机展示会员码,并快速完成支付。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未来还将联合中石油一起陆续上线一键开票、卡券到期提醒等能力,以及好友分享助力、摇一摇等更多优惠。此次微信刷掌支付技术与中国石油加油站的深度融合,标志着支付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智能化和便捷的支付体验。
  行业公司中,新国都(300130) 子公司嘉联支付的嘉联云店产品已接入了微信支付研发的“刷掌支付”系统;熵基科技(301330) 刷掌技术及产品主要应用于智慧出入口、智慧办公、智慧身份核验等场景产品。

首个智能体安全生态协作组织成立 多家头部企业加入

  首个智能体安全生态协作组织“IIFAA智能体可信互连工作组”19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该工作组由中国信通院、荣耀、OPPO、小米、华为、智谱、字节、阿里、蚂蚁、京东、中国移动、高通等二十余家头部科技企业和单位联合发起,旨在推动行业共同制定跨智能体交互的安全技术规范,应对智能体高速发展带来的安全协作挑战,共建开放、合作、共赢的智能体生态。
  近年来,AI智能体生态搭建成为赛道内各玩家的重要战略布局,智能体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国内智能体安全生态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制定和推广智能体交互的安全技术规范,工作组将助力智能体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便捷的智能体验,同时也为参与企业提供了合作共赢的平台。
  相关公司中,顺网科技(300113) 提出GenAI时代AI应用开发的五层范式包括算力层-基座模型层-模型池层-智能体层-应用层,注重在智能体层面进行深入积累和研发。彩讯股份(300634) 目前已完成鸿蒙版运营商和电商基线1.0版本的研发工作,并已拓展接入鸿蒙“小艺”智能体应用,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信息追踪】
生物甲烷市场持续“吸金” 海外产业化明显提速

  欧洲沼气协会日前发布市场统计报告称,2023年,欧洲沼气以及生物甲烷产量连续数年上涨,目前基本达到比利时、丹麦、爱尔兰三国天然气需求总和,占到2023年天然气需求总量的7%左右。
  根据报告数据,2023年,欧洲生物甲烷产量达到49亿立方米;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欧洲生物甲烷产能已达到64亿立方米。欧盟成员国内,生物甲烷产量更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同比涨幅达到21%。在各国加强对沼气以及生物甲烷支持的背景下,欧洲沼气协会认为,这一行业还将持续“吸金”,预计未来6年,欧洲这一产业每年将迎来250亿欧元投资,到2030年,年经济产值预计将达到120亿欧元以上。
  点评:生物甲烷的利用虽有久远历史,但以规模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业化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自欧盟提出碳中和目标以及支撑目标实施的再赋能发展计划后,欧洲生物天然气的发展明显提速。欧盟将生物甲烷视为天然气的低碳替代燃料,提出到2030年每年将生产至少350亿立方米生物甲烷的目标,以降低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
  生物甲烷产业化加速,可关注维尔利(300190) 、中国天楹(000035) 、山高环能(000803) 等。



上一篇:【盘中宝】AI应用与模型层出不穷,这类问题或将愈发凸显,从而带来新的产业需求,...
下一篇:2024-12-23 中证快报(星期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今日股市|网站地图|股民学校|手机版|小黑屋|股民大家庭 |网站地图24小时在线客服

GMT+8, 2025-4-30 05:38 , Processed in 8.18189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股民大家庭

© 2007-2019 www.gupiao168.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