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金证券认为,2017-2020年,新能源汽车带动需求快速增长,钴矿供需形势持续改善。2017-2020年,全球钴矿实际供给量分别为13.2万吨、13.8万吨、14.8万吨和15.5万吨,年复合增速为6.2%,全球钴需求量分别为11.9吨、13.2吨、14.8万吨、17.2万吨,年复合增速为12%,供需缺口有望于2019年开始出现。
基金囤货叠加国储收储,引发电钴供需短缺,MB钴价格有望持续上涨。2016年至今,全球商品基金囤钴预计达到7000吨,叠加国储收储5000吨,预计导致电钴供需缺口在5000吨以上,有望带动mb钴价格长期上涨。2017年上半年,MOA、Ambatovy、凯实、凯力克等厂家均出现减产迹象,全年预计减产792吨,加剧mb价格上涨趋势。
9月起,在电钴供需短缺背景下,采购重启将重新带动mb价格上涨,看涨15%-20%至35美元/磅。同时,因环保核查因素,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电钴、钴盐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减产,国内钴盐价格快速上涨,内外盘价差有望快速修复。
相关概念股:
洛阳钼业:铜钴金属价格上行,收购资产盈利增厚
发布17年中报,收购资产增厚业绩
公司发布17年半年报,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5.7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5亿元,同比增长63.1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扣非后的净利润11.59亿元,同比增长215.38%。公司报告期内收购刚果铜钴业务或有对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3.3亿元,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约2.8亿元,收购资产导致财务费用增加。业绩略低此前预期。
铜钴等海外业务产出稳定,底部收购享价格上涨福利
17年上半年海外MB钴金属价格均价同比增长114.58%,LME铜价均价同比增长22.3%。公司目前持有Tenke铜钴矿56%的股权,是全球重要的钴矿生产商;报告期内Tenke 铜钴矿共分别生产铜钴金属10.92万吨和7364吨,产品盈利受益于金属价格上涨。公司在已实施完毕并间接持有TFM56%的权益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取得TFM24%的权益的独家购买权,增强在刚果金铜钴项目的话语权和控制力。报告期内铌磷项目陆续实施了简化组织结构、提高铌的回收率等运营提升措施。
钨钼价格企稳回升,原有业务利润改善
报告期内,国内市场65%黑钨精矿平均价格为7.73万元/吨,同比上涨15.77%;45%钼精矿平均价格为人民币1,115.39元/吨度,同比上涨29.46%。钨钼产品是公司传统业务,17年上半年经济环境有所改善,金属价格底部回升,提振主营盈利。上半年公司生产钼精矿(折合100%MO 金属)8161吨,钨精矿(折合100%WO3 金属)5649吨,钨钼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1.82%,毛利率同比增加4.88个百分比。
非公开发行顺利实施,财务压力有望减轻
公司于6月23日获得证监会关于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批复,7月24日顺利完成,发行数量共计47.12亿股,募集资金约1800亿元,发行费用:1.41亿元。此前为收购海外资产,公司借款和财务费用出现上升,17年上半年财务费用10.26亿元,同比增长1052.99%。A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实施优化了资产负债结构和股权结构,为后续海外优质资源并购奠定了基础。
收购资产利润增厚,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公司收购资产盈利能力较强,铜钴和钨钼金属价格同比出现较大上涨,提振公司盈利。保守假设LME铜、MB钴金属17-19年均价为5600美元/吨和24美元/磅,矿产品产量保持稳定,由于金属价格持续上涨,上调公司盈利预测,17年净利润上调幅度48%。预测17-19年营收分别为236.06、242.46、250.1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6.64、40.91、50.75亿元,EPS为0.12、0.19、0.23元,对应17年PE53、35、28倍。参考同行业公司PE估值水平,给予公司17年PE55-60倍,对应股价区间6.60-7.20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铜钴、钨钼等金属价格下跌;矿产产量不达预期。
寒锐钴业:产业链布局进行时
为配合公司战略发展,拓展市场投资业务,通过产业孵化,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势,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寒锐钴业(300618)(香港)有限公司拟出资设立全资孙公司寒锐(南京)投资有限公司。
1.整合资源,产业链布局进行时
公司长期耕耘钴粉及钴盐系列产品,上市后公司积极完善产业链的战略日益清晰,此次设立全资孙公司正是公司进一步布局的体现,其中提到新公司的经营范围之一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科研开发中心或部门,从事超硬材料及新能源电池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公司明确提出了下游应用方面的主要方向包括超硬材料和新能源电池,公司传统产品钴粉、钴盐的主要下游就是超硬材料和新能源电池,公司IPO募投项目主要扩大中游冶炼和加工产能,未来对上游资源和下游应用的拓展将会让公司成为钴全产业链公司,进一步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
2、钴价长期看好
钴产业供需将会保持长期的紧张态势,未来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将迎来爆发期,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迎来爆发性增长,传统汽车巨头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钴作为三元材料的核心元素,未来需求弹性会越来越明显。供给端来看,市场预期每年有一万吨左右增量,但从历史来看,供给端的预期往往兑现程度较低,供给端的增量经常远不达预期,嘉能可对钴市场的调控力仍将对钴价格有较强的影响力,我们认为,未来三到五年钴价格有望冲击九十万的新高。
3、公司产能扩展带来业绩增长
公司今年产量(钴金属量)在4500到5000吨左右,主要包括钴粉1500吨、氢氧化钴2000吨、钴精矿1000到2000吨。2018年产量增长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产量(钴金属量)在7000到7500吨,主要包括钴粉1500吨、5000吨氢氧钴、钴精矿1000到2000吨左右。未来两到三年还有5000吨电解钴产能释放,公司单靠量的增长就十分可观。
4、钴价上涨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大业绩弹性
公司虽然目前仍然属于加工企业,但库存周期的调整将会带来库存增值收益,公司库存周期四到五个月左右,二季度对应的业绩增长将逐步兑现公司毛利率的提升效果。公司在刚果金的原矿供应稳定且价格折扣较低,同时成本中的海运费等税费相对固定,价格上涨对毛利率有提升作用。公司通过富集刚果金当地低品位原矿可以加工成含量超过百分之四十的氢氧化钴,远期可直接做到含量百分之九十八的电钴,运输成本还将会有明显下降,有利于毛利率的进一步提升。
预测公司2017-2019收入分别为25.81亿元、39.6亿元、5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4亿、5.05亿、6.86,EPS分别为2.70、4.21、5.72,公司未来不考虑价格上涨因素,可基本实现上述业绩,随着钴价上涨,公司业绩弹性会逐步体现出来,远期来看,逐步完善的全产业链将使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未来三到五年公司营收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华友钴业:钴市旺,业绩强
华友钴业(603799)发布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8亿元,同比增长74.92%;实现归母净利润6.75亿元,同比增长2257.15%;基本每股收益为1.14元。从单季业绩来看,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52亿元,第二季度4.23亿元,环比增长68.18%。
钴行业龙头地位显著。公司拥有钴冶炼产能约2万吨,产品在国内钴市场占有率稳定在20%以上,是国内最大的钴供应商之一。今年上半年公司各类钴产品销量总计超过19000吨(同比+27%),折合钴金属量8930吨(同比+7%)。报告期内MB99.3%低幅钴价从2017年1月4日14.3美元/磅,上涨到目前的28.65美元/磅,涨幅100.35%。受益于钴产品量价齐升,公司盈利水平大幅提高,钴产品在公司业务结构中主导地位更加明显。
上游资源开发即将结出硕果,原材料供应更有保障。1)上半年公司定增募投项目PE527矿权开发项目于上半年开工建设,预计年底能投入试生产。届时达产后可新增年钴精矿含金属量为3100吨,进一步保证公司原材料供应。2)MIKAS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工程设计和土地平整,进入土建施工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投产,建设完成后基本可以实现年产1000吨钴精矿含钴的能力。
内生外延发展,打造全产业链闭环。1)公司2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试生产工作稳步推进,产线得到优化,产量质量逐月提高,公司部分高端三元前驱体产品通过BASF、LGC、当升、杉杉等知名企业的认证,并进入世界知名品牌汽车和特斯拉储能产业链。2)公司年初1.21亿元收购了韩国锂电池循环利用公司TMC70%股权,开始正式进入到锂电池回收利用领域;今年8月,公司投资收购台湾碧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境外资源循环业务布局;在国内,公司设立了衢州华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衢州资源循环回收利用项目已获备案。
参股AVZ公司,布局刚果金锂矿资源。公司以1302万澳元认购澳大利亚AVZ公司增发的1.86亿股,持有AVZ公司11.2%股权,并获得了1.86亿股期权。AVZ持有刚果金Manono项目60%的权益,该项目锂资源找矿潜力较大。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2017、2018年公司的EPS分别为1.96和2.70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
上一篇:钨矿涨势加速 产业链龙头股有望受益(附股)下一篇:雄安新区大数据产业生态呼之欲出 概念股望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