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大家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1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2-07-25中证投资参考(星期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07-25 00:5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日导读】

>船企景气指数有望持续回升 头部企业将充分受益

>盛美上海等多家厂迎突破 碳化硅设备国产化加速

>传统备货旺季即将来临 折叠屏市场上升势头良好

>多地发生燃气爆炸事故 补齐短板需要两维度发力

【中证视点】

船企景气指数有望持续回升 头部企业将充分受益

近期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6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2%、50.8%和47.8%,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尤其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新承接船舶订单环比大幅增长107%;造船完工量环比增长64.2%,是近两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此前,中国重工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造船企业迎来了量价齐升、业绩改善的机会。目前公司下属各船厂手持订单充足,生产任务饱满,产能利用率情况较好。造船价格方面,中国重工表示,今年新船价格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4月,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收于158点,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18.1%。各主力船型价格均有上升。当前,全球主要船厂手持订单排期饱满,船厂议价空间大,并不急于抢单。同时,中国船舶也曾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新船价格上涨行情未变。造船成本方面,2022年5月末,国内6mm和20mm船板价格均有所下降。目前,公司订单饱满,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

综上,近期大宗原材料价格出现显著下行,船企生产成本下降,船舶制造行业利润率有望改善。同时,随着上海、江苏地区船企的全面复产,6月份造船行业生产指数回升明显,新承接订单量小幅回升,叠加手持订单维持高位,使得船企整体景气指数回升至荣枯线上方。可关注中国船舶(600150)、中国重工(601989)及中船防务(600685)等。

C919大型客机完成试飞任务 开始全力向取证冲锋

据中国商飞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19日,C919大型客机六架试飞机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这标志着C919取证工作正式进入收官阶段,开始全力向取证冲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蓄力,民用航空从产品研制到批量交付,商飞入局推动“AB”向“ABC”发展,正式进入发展提速关键期。

国外方面,英国将在5年内试飞下一代战斗机的超音速原型机,并与日本和意大利合作,实施规模达数十亿英镑的防务计划。与此同时,韩国自主研发的KF-21战斗机当天首次试飞成功。上述事件有望继续催化军工板块热度。

近期军工板块内部重要的特点是轮动,从航空到航天、船舶,从大到小,从一线到二线,从价值到主题,说明板块内部还是相当活跃。建议关注中航西飞(000768)、航发动力(600893)等。

【热点聚焦】

盛美上海等多家厂商迎突破 碳化硅设备国产化加速

近日,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宣布,其推出了新型化学机械研磨后(Post-CMP)清洗设备。盛美上海指出,这是公司第一款Post-CMP清洗设备,该设备可用于制造高质量衬底化学机械研磨(CMP)工艺之后的清洗,其中6英寸和8英寸的配置适用于碳化硅(SiC)衬底制造。当下,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正积极扩产。受此影响,全球的半导体设备交期不断拉长,这也促使设备的供需关系更加紧张。北方华创近期在财报中表示,其碳化硅长晶设备订单饱满,预计今年出货将超500台。

5G通信、电动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碳化硅的性能、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碳化硅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新能源电动车是碳化硅应用中最不可忽视的市场,也是碳化硅近年来最大的增长引擎。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在电驱系统中导入SiC技术,预估2022年车用SiC功率元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亿美元,至2026年将攀升至39.4亿美元。

相关公司中,天通股份(600330)子公司凯成半导体从事碳化硅晶体材料的生产研发,子公司天通吉成可生产碳化硅生产设备,孙公司天通日进生产后道研磨抛设备,相关设备优先配套公司内部使用;海特高新(002023)海威华芯具有丰富的化合物晶圆研制技术储备,包括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等,其中碳化硅是重要业务方向之一,市场前景广阔。

【行业动态】

传统备货旺季来临 折叠屏市场上升势头良好

三星宣布其Samsung
Galaxy Unpacked 2022 活动将于北京时间 8月10日举行,届时将带来诸多新品。其中大概率发布三星 Galaxy Z Fold4 /
Flip4 两款折叠屏手机。三星总裁兼MX业务主管TM Roh发布的一篇博客中称,去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接近1000万部,相比2020年增长了超过300%。各家折叠屏手机市场占比方面,显示分析机构Ross Young表示,2021年三星出货占比87.8%,第二位的华为只有9.3%,小米、柔宇、OPPO等厂商的份额更小。

近年来,随着用户对屏幕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智能手机屏幕的增大已经接近极限,折叠屏手机成为手机市场的新风向。当下,人们对于折叠屏的接受程度在不断提高,折叠屏手机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近日公布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2022年第一季度销量为67万台,同比增长391%,同时报告指出,预计2022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将迎来大幅增长,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25%,达到270万台。

下半年为消费电子传统备货旺季,受益于折叠屏快速渗透的国内供应链厂商有望受益。上市公司,精研科技(300709)作为铰链MIM件核心供应商有望直接受益;长信科技(300088)现已具备量产折叠屏用UTG相关产品的能力,并已成立芜湖东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可折叠玻璃和相关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目前东信光电已和国内外手机品牌巨头建立了深厚的业务合作关系并已获得国内主要头部品牌客户的项目定点。

宁德时代M3P电池已量产 明年将推向市场

据悉,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7月22日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公司M3P电池已经量产,明年将推向市场运用。M3P电池是宁德时代基于新型材料体系研发的电池,其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成本优于三元电池。据公司互动易平台表示,公司称M3P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是动力电池领域两大主流技术路线,但两者价格最近不断攀升,截至2022年2月16日,磷酸铁锂均价已达15万元/吨,三元材料均价已达35万元/吨,价格的持续上涨叠加供给不足,这也使得电池厂商尝试探索更低成本、更高效可替代的技术路线。新型磷酸盐系:对比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且保留了磷酸铁锂电芯的安全性及低成本特性,被认为是磷酸铁锂的升级产品。

相关公司中,六国化工(600470)“萃取净化法”湿法磷酸净化及磷酸盐装置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业化示范项目,其工业磷酸一铵产品质量国内领先,精制磷酸应用于电池原料行业,可取代能耗高的热法精制磷酸。合纵科技(300477)湖南雅城把电池材料的生产和研发作为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拥有钴酸锂前驱体全系列产品、磷酸铁锂前驱体全系列产品以及三元前驱体全系列产品的技术储备,公司通过泰丰先行向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供货。

【产业观察】

谷歌携新款AR眼镜卷土重来 产业链关注度升温

据外媒,谷歌宣布,计划从下月开始公开测试增强现实(AR)眼镜原型。谷歌称,该眼镜原型看起来与普通眼镜类似,将配备镜头内显示屏,以及麦克风和车载摄像头等视觉和音频传感器。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测试表明谷歌在AR设备研发上有了重大进步。许多人认为,这项技术可能会像之前的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一样,成为计算领域的重大变革。

此外,小米旗下一份被称为“磁吸式AR眼镜”的专利于近日通过申请。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吸式AR眼镜具有可拆卸、便于携带和安装便利、稳定的优点。业内表示,小米正在进行AR眼镜相关的研发推进且进度很快。

虽然现有的AR设备也还远不够成熟,但随着苹果、Meta、微软等大厂的入场,前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可关注水晶光电(002273)新型显示业务进展在AR眼镜的方案技术上,公司布局反射光波导、衍射光波导和Birdb ath三条技术路径;联创电子(002036)拥有成熟的AR/VR的关键核心技术比如几何光波导、衍射光波导及超薄镜头等。

政策持续加码 关注充电桩行业的投资机会

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举措,增强经济恢复发展拉动力。在促进有效投资方面,会议明确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日前,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其中有多条涉及电动汽车相关规划,包括将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加油站向充电站、换电站转型,以及到2025年,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各地纷纷加快充电桩建设速度,设备厂商有望受益,建议关注盛宏股份(300693)、许继电气(000400)。

【信息追踪】

国内多地发生燃气爆炸事故 补齐短板需两维度发力

22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全市城市运行安全百日行动部署会,自7月中旬至10月底,将在全市集中开展城市运行安全“百日行动”,进行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

燃气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国内多地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今年6月,长沙、呼和浩特、沈阳等地就连续发生多起燃气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72人受伤。燃气安全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1)据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专家介绍,近期的事故集中暴露出燃气安全领域多个方面的风险和不足,其中重要一项就是科技信息化手段滞后的问题突出,燃气自闭阀、燃气泄漏报警器等使用不多,很多城镇燃气事故的发生与未安装信息化燃气报警装置或出现故障,难以提前感知重大风险等有关。补上居民用户安全装置不足等短板,打好防范燃气事故主动仗。相关布局上市公司有:汉威科技(300007)智能仪表板块继续充分把握新《安全生产法》、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政策实施以及安全刚需化、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带来的市场机遇,在燃气安全、工业安全等领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业绩增长;万讯自控(300112)主要是受益于新《安全生产法》等政策实施及安全刚需化、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带来的市场机遇,公司下游的燃气安全、工业安全等下游需求增加。

2)燃气管道进入老化周期。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万忠表示“目前,一大批城市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等管道设施集中进入老化期,导致燃气泄漏、管道爆裂、马路塌陷等事故频发多发。”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城市和县城燃气管道约105万公里,供水管道约127万公里,排水管道约102万公里,供热管道约48万公里。初步统计,其中已有近10万公里管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

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城市管道包括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是件重要工程,要马上规划部署实施。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全、更舒心、更美好。

燃气等管道更新改造已迫在眉睫。据中国能源报文章披露,2022年将力争开工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约2万公里、完成投资500亿元;“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10万公里。

可关注燃气管道建设相关上市公司,皖天然气(603689)、陕天然气(002267)等。



上一篇:【电报解读】最高级别警报!世卫组织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下一篇:2022-07-25时报财富资讯(星期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今日股市|网站地图|股民学校|手机版|小黑屋|股民大家庭 |网站地图24小时在线客服

GMT+8, 2025-5-3 20:59 , Processed in 8.35418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股民大家庭

© 2007-2019 www.gupiao168.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