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大家庭

标题: 【风口研报·行业】从加强治理到支持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该领域的表述发生.. [打印本页]

作者: 股票王    时间: 2022-12-19 02:20
标题: 【风口研报·行业】从加强治理到支持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该领域的表述发生..
从加强治理到支持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该领域的表述发生重大变化,分析师看好当前板块估值偏低、复苏趋势明显

①从加强治理到支持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该领域的表述发生重大变化,分析师看好当前板块估值偏低、复苏趋势明显; ②金牌策略:政策博弈告一段落,A股等待业绩接力上行。

《风口研报》今日导读

1、传媒(兆讯传媒、博纳影业、遥望科技):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②财通证券潘宁河认为,此前传媒子板块受疫情及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板块主要公司业绩承压明显,业绩与估值底部相对明确;③当前板块触底回升趋势明显,广告营销预期呈波折修复、岁末电影行业回暖明显、直播电商赛道仍维持较高景气度,看好在政策引领下,相关子板块受疫情好转和消费复苏等因素影响有望回归正常水平;④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监管趋严风险。

2、金牌策略:①中信证券:政策博弈退潮,静待业绩接力;②开源证券:一切美好憧憬,从疫情达峰后开始;③广发证券:明年港股走牛市,A股走修复市;④申万宏源:春季行情将逐步展开。

主题一

从加强治理到支持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该领域的表述发生重大变化,分析师看好当前板块估值偏低、复苏趋势明显

事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财通证券潘宁河认为,此前传媒子板块受疫情及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板块主要公司业绩承压明显,业绩与估值底部相对明确。

当前板块触底回升趋势明显,在政策引领下,广告营销、游戏、影视等板块受疫情好转和消费复苏等因素影响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一、广告营销预期呈波折修复,媒体行业龙头具备资源稀缺性

广告营销锚定宏观经济,具有经济发展后周期特征,预计修复过程呈现一定程度的波折。

(1)户外广告端,行业龙头掌握核心媒体资源、客户结构更优、抗风险能力更强,业绩向上弹性确定性较高。

(2)线上广告端,内容平台的广告业务有望受益于宏观经济、消费复苏带来的业绩修复。

重点公司包括:分众传媒(梯媒龙头)、兆讯传媒(高铁传媒龙头)。

二、岁末电影行业回暖明显,优质影片供给、影院营业率有望双升

随着12月及2023年诸多重磅电影定档,优质影片供给增加有望提振观影需求与行业信心。



疫情政策优化趋势下,影院营业率有望持续回升,推动整体板块业绩修复。

影业复苏预计呈现结构性特征,影院端率先复苏带动上游影视制片增长,后续复苏更依赖内容端的优质影片持续供给。

重点公司包括:中国电影、博纳影业、光线传媒、万达影业。

三、直播电商平台补短板、机构跨平台,关注内容稀缺性、用户价值释放及供应链能力

2022年传媒行业整体承压背景下,直播电商赛道仍维持较高景气度,主要的直播电商平台与机构均受益于行业高增长带来的红利。

随着直播电商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内容稀缺性与流量价值释放成为核心竞争力。

当前主要直播电商平台加快短板补足、加强流量竞争,头部直播电商机构有望凭借跨平台运营与规模化扩张能力获取平台政策支持。

重点公司包括:遥望科技。



主题二
政策博弈告一段落,A股等待业绩接力上行

本周卖方观点整体偏积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的重点是发展实体经济,修复信心,货币、财政政策都有所期待,为明年A股定下了基调。

短期来看,本周市场出现回调,多空分歧仍在。中信证券认为这是由于存量资金政策博弈退潮后导致的。另外疫情流行期冲击基本面的情况也要观察,业绩驱动暂难接力。经济基本面实际恢复需要等到春节后的2023年2月;开源证券也认为国内“新增疫情达峰”后,A股有望向上变盘,届时海外资金将回流A股。

行业选择方面,疫情后回复线叠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扩内需,分析师普遍看好。此外地产链、高端制造业(产业政策催化)、医药等提及较多。

一、中信证券:政策博弈退潮,静待业绩接力

一方面,政策预期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而明确,政策预期博弈交易退潮;另一方面,疫情流行期对基本面的影响持续性和深度依然需要观察,业绩驱动暂时难以接力。

1)总量政策以内需为抓手稳增长,符合市场预期;2)结构性政策六大看点值得关注;3)实际目标导向下,地产政策依然有发力空间。

当前疫情成为核心观察变量,明年1月达峰,2月经济将快速修复。预计疫情流行期高峰退潮和节后经济活动恢复将形成共振,2023年2月经济将快速修复。

建议围绕医药医疗、地产产业链和出行链三条内需主线均衡配置。包括:①疫情流行期医药医疗值得持续关注,包括新冠的预防治疗(疫苗、特效药、消费医疗器械、药店)和医疗新基建;②地产产业链的困境反转,利好产业链需求和资产质量改善,关注优质开发商、建材、家电、优质银行;③疫后复苏弹性较大的出行链(餐饮、酒店、免税)。另外,建议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积极的数字经济主题机会,包括互联网平台、计算机软硬件。

二、开源证券:一切美好憧憬,从疫情达峰后开始

2023H1国内经济复苏路径更加清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的修复路径提供以下启示:(1)提速消费场景恢复,预计最快2023Q1有望基本实现;(2)绝大部分行业均将受益于“政策春风”,预计最快2023Q2消费能力有望回升;(3)加快工业生产“常态化”——最终通过“消费与制造业”两大抓手,构建国内“投资-需求”的经济大循环,指引出2023年更加清晰的经济复苏路径。

维持:静待国内“新增疫情达峰”后,“春季躁动”开启时,便是A股“变盘”之际的核心判断。

静待美国经济实质性衰退,促海外资金回流A股,届时,中美利差有望明显扩张,吸引更多海外资金回流A股。

配置建议:在消费能力尚未回升之前,成长风格或将是市场主线,包括高端制造:机械自动化、电力设备(储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能源金属)。

静待消费能力回升,或开启消费风格趋势性机会,包括服务消费:美容护理、社会服务、房地产服务及互联网电商;食品饮料、家用电器。

券商布局正当时;重视大周期趋势,看好黄金和船舶。

三、广发证券:明年港股走牛市,A股走修复市

维持年度策略《破晓》的观点,港股走牛市,A股走修复市。

如何理解23年A股修复市的主要驱动力?分子端的重建需要时间,基本面拉动力有限。2023年是罕见的脱离外需的盈利上行周期,会缺乏弹性。历史上大多数A股盈利上行周期与外需共振。23年外需回落+出口下行的背景,类似13年和19年,A股盈利的上行周期会走得较弱。

未来A股上行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估值从悲观预期得到修复。第一是风险溢价下行(稳增长彰显力度与决心,资本市场定位提升),第二是无风险利率下行(美债利率筑顶后回落)。

港股牛市“徘徊期”,A股修复市继续优先布局“托底+重建”:

价值依旧占优(托底/重建),配置关注:1.托底:地产链(地产适度信用下沉/家电家具)、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的出行链(休闲服务)和中期受益的医药链(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中药);2.重建:央国企重估(能源/科技央企),反垄断政策稳定(互联网/平台经济)。主题投资“国家安全”(国产软件等)、国企改革(建筑等)。

四、申万宏源:春季行情将逐步展开

维持春季行情“蓄势·待发”的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政策有预期差/未来政策有望密集催化的方向,春季行情将逐步展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政策全局性推演脉络显现:调用居民储蓄的政策是重中之重,地产、新能源和养老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抓手。

保持财政支出强度要兼顾可持续,货币政策继续重点支持小微、创新、绿色,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下行压力只求延缓,不求扭转。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浓墨重彩,硬核科技有望获得压倒性资源支持。“两个毫不动摇”(国企改革)、平台企业、传统行业都有重要改善。

春季行情另外两条可能的线索:1.美联储加息结束的窗口可能在3月就到来,春季行情或叠加海外环境改善的预期。2.2023年初,不少城市可能进入加速适应新防疫措施的阶段,中期内需改善的乐观预期,也可能在春季行情中有所映射。

结构选择不变:重点方向依然是关注疫后恢复(医疗基建、消费核心资产)、地产链(房地产、建材)、大安全(信创)。继续推荐央企改革主题。港股互联网政策预期继续改善,港股估值修复弹性高于继续高于A股。




欢迎光临 股民大家庭 (https://gupiao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